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,民政部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国203个地区进行了居家社区养老的改革试点,家庭养老床位这一创新举措极大缓解了家庭养老的难处,符合当下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养老行业发展现状,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好评。今年全国两会上,有关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话题,引发社会各界积极讨论。
家庭养老床位在改革试点中应运而生
家庭养老床位是在“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”的指导思想下,在国家大力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产生的创新举措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,民政部、财政部自2016年至2020年,连续5年在全国开展了五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,江苏省南京市2017年率先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探索。此后,随着国家政策的激励扶持,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扩展到全国203个地区,各地通过探索创新,开展了一系列家庭养老支持工作。
2019年9月,民政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》,在“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”的部分明确:养老机构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要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,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,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、家务料理、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,进一步做实做强居家养老。该意见明确提出:“探索设立‘家庭照护床位’,完善相关服务、管理、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,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与合同范本,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、稳定、专业的养老服务。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,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,普及居家护理知识,增强家庭照护能力。”
随着各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扩面和深入发展,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。
需求导向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
“家庭养老床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有效举措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耿学梅表示。受传统文化影响,中国人对家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尤为看重。有数据显示,90%以上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就地居家养老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家庭养老床位不仅比机构节省了费用,而且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,符合大多数老年人“养老不离家”的现实需求。
“目前南京市已经开设了5701张家庭养老床位。如果按照100张床位的中等规模养老院来算,相当于建设了50多个中等规模的养老院。”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接受采访时表示,家庭养老床位将成为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。
家庭养老床位还需规范发展
目前,民政部对各地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的做法进行了指导总结。对于下一步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思路,民政部养老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十四五”期间,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,提高家庭养老床位在中心城区或老龄化程度较高地区的覆盖面,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;进一步规范服务,组织编制家庭养老床位设置和服务标准,将家庭养老床位纳入养老服务支持政策和综合监管范围;进一步加强支撑保障,在布局养老服务机构时,尽量考虑为家庭养老床位提供技术支撑,持续发力,指导各地在街道发展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,在社区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,在家庭发展家庭养老床位,形成街道、社区衔接有序、功能互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,满足广大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;持续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到2022年底培育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,为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人才保障。
部分文字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